檳榔的成分
.檳榔果:俗稱菁仔,內含多種成分,其中「檳榔素」、「檳榔鹼」具致癌性。食用「檳榔素」在正常量時可增加唾液分泌並引起發汗,但大量食用時,會使大腦活動受到抑制,而顯出動作遲緩的現象。
.荖葉及荖花:在台灣常栽培其莖、葉與花序,用以和檳榔嚼食。
.石灰: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,破壞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導致病變,並進而產生口腔癌。
在臺灣檳榔最普遍的吃法是檳榔加荖花和石灰,這種組合的致突變性最強。因為荖花含黃樟素,而黃樟素是已公認的致癌物質,檳榔加荖花等於是致癌物加上促癌物,此外石灰會使檳榔某些成分釋放出游離基,三者相加類似火上加油。如果吃這種含荖花檳榔又抽菸喝酒無疑如同烈火上加汽油.將一發不可收拾。
檳榔的危害
.生理的危害: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、口腔癌外,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,輕則興奮、眼神呆滯、全身發抖、走路不穩、行為怪異或粗暴;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,包括聽幻、自我膨脹、被迫狂想、譫妄亂神等。
.經濟的危害:隨地吐檳榔汁,會被取締罰鍰;食用檳榔價錢昂貴,增加支出負擔;醫療費用。
.社交的危害:吃久了,牙齒變黑、嘴巴變紅,外觀相當不雅。
.環境的污染: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,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,吸入大眾的肺裏。
.水土保持 :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,大量面積種植,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。
如何防止檳榔的繼續危害?
1.最好不要食用;或選擇代用品如口香糖。
2.勿吸菸與嚼食檳榔一起來,對健康危害更大。
3.少喝刺激性飲料,如咖啡、茶等。
4.多注意平日飲食中營養的均衡攝取,及常運動,以增加身體抵抗力。
5.在喜慶或聚會場合,不以檳榔、香菸待客。
6.由下紮根,教導青少年檳榔之害處,不隨便沾染,並學會拒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