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楊沛青教授

 

阿勇是一位卡車司機,主要工作送貨,需要長時間的開車,為了提神及避免無聊,開車中常常會吃檳榔或抽菸,從年輕廿來歲到現在已十幾年,這些習慣已養成,幾乎很少間斷過。最近他發覺口腔很容易破皮潰瘍,引起疼痛使得吃東西很不方便,而在臉頰附近的黏膜也有發白現象,且嘴巴不易張開。利用休假時間,阿勇到醫院牙科做檢查,牙醫師做了初步口腔檢查後,發現後牙黏膜有些異常情形,便告訴阿勇最好作黏膜篩檢,目前有免費口腔癌黏膜篩檢,因此阿勇在牙醫師建議下做篩檢和黏膜切片檢查。

 

經過了一個星期不安的等待,阿勇和太太回到醫院看檢驗報告,牙醫師告訴他們檢查結果:阿勇沒有口腔癌,但因為長期吃檳榔和抽菸,已造成口腔黏膜有纖維化現象,所以嘴巴不易張開。牙醫師建議阿勇戒掉吃檳榔和抽菸的習慣,並定期做追蹤檢查。

 

馬路旁常見寫有雙冬、幼菁仔招牌的檳榔攤,那究竟是什麼?在臺灣檳榔最普遍的吃法是檳榔加荖花和石灰,市面上檳榔攤所販賣的檳榔常見的做法有兩種:一種是將檳榔剖開,中間加上一塊荖花和一些石灰及其他佐料,荖花是雌性荖藤的花穗;另一種方式則是在荖葉上塗石灰再包檳榔而不加荖花,荖葉是雄性荖藤的葉。檳榔為何會導致癌症?檳榔果俗稱「菁仔」,其成份中的「檳榔素」及「檳榔鹼」均具有致癌性,其添加的「荖花」同樣有致癌性。所以「石灰」、「荖花」和「檳榔果」合併的檳榔成分,最容易造成口腔癌粘膜病變的發生,嚴重時更可能轉化成癌病變。

 

這幾年由於吃檳榔的人口眾多,口腔癌已經擠進臺灣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的前五名內。有關檳榔對健康之危害,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(IARC)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,認定「嚼含菸草的檳榔」或「同時吸菸與檳榔」對人類有致癌性,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、咽及食道。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研究資料:在台灣嚼檳榔導致口腔癌,已成為青壯年(25-44歲)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。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,近十年,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,每年約有5,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,2,300人因口腔癌死亡,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,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。

 

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組織的一些惡性腫瘤總稱,這些腫瘤有不同的細胞病變,但大部份都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。口腔癌可能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,包括牙齦組織、上下嘴唇、舌頭、口腔底部、頰黏膜、上顎竇及上下顎骨。雖然口腔癌致病原因有許多因子,但是根據學者研究顯示: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重要成因,其中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原因之一。有嚼食檳榔習慣的民眾,應注意口腔黏膜有無變色、破皮潰瘍、乾澀刺痛,以及張嘴時口腔黏膜拉緊開口程度受限。一旦有異樣應立即檢查,而為了自己的健康最好戒掉吃檳榔的習慣。作者為北醫大口腔醫學院臨床教授

 轉自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725/128/2vnbj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枋中反霸凌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